阅读苏轼《前赤壁赋》中的一段文字,然后回答下面试题。
苏子曰:“客亦知夫水与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;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,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变者而观之,而物与我皆无尽也,而又何羡乎?且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,而吾与子之所共适。”
第1题 作者以水与月为喻,阐明了怎样的哲理?
参考答案:万物都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。
第2题 这段文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?
参考答案:旷达乐观,超然物外(或“超脱”)。
第3题 从这段文字中,可以看出赋在语言上具有什么特点?
参考答案:骈散相间。
阅读白居易《杜陵叟》,然后回答下面试题。
杜陵叟,杜陵居,岁种薄田一顷余。
三月无雨旱风起,麦苗不秀多黄死。
九月降霜秋早寒,禾穗未熟皆青干。
长吏明知不申破,急敛暴征求考课。
典桑卖地纳官租,明年衣食将何如?
剥我身上帛,夺我口中粟。
虐人害物即豺狼,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!
不知向人奏皇帝,帝心恻隐知人弊。
白麻纸上书德音,京畿尽放今年税。
昨曰里胥方到门,手持尺牒榜乡村。
十家租税九家毕,虚受吾君蠲免思!
第4题 解释诗中划横线词语的含义。
秀:_______________
申破:_______________
考课:_______________
放:_______________
尺牒:_______________
榜:_______________
参考答案:秀:吐穗开花。申破:向上级申报,道破真实情况。考课:考核地方官吏的政绩以定升降。放:免除。尺牒:传达敕令的公文。榜:名词作动词.张贴。
第5题 这首诗主要揭露了什么?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?
参考答案:这首诗的主要是借杜陵叟的遭遇.反映当时官吏在灾年仍然上瞒下欺、勒索租税的黑暗现象,以及皇帝的假仁假义,只是使百姓虚受其恩。表现出诗人对“农夫之困”的深切同情,也表现出诗人对“豺狼”成性之官吏的极端憎恶,讽刺了皇帝的虚伪。
第6题 先描写灾情严重有何作用?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?
参考答案:先描述春、秋两次灾情严重,是为了衬托官吏剥削农民的残酷性。运用的事铺垫反衬的表现手法。
阅读司马迁《李将军列传》中的一段文字,然后回答试题。
中贵人将骑数十纵,见匈奴三人,与战。三人还射,伤中贵人,杀其骑且尽。中贵人走广。广曰:“是必射雕者也。”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。三人亡马步行,行数十里。广令其骑张左右翼,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,杀其二人,生得一人,果匈奴射雕者也。已缚之,上马,望匈奴有数千骑,见广,以为诱骑,皆惊,上山陈。广之百骑皆大恐,欲驰还走。广曰:“吾去大军数十里,今如此以百骑走,匈奴追射我立尽。今我留,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,必不敢击我。,,广令诸骑曰:“前!”前,未到匈奴陈二里户斤,止。令曰:“皆下马解鞍。”其骑曰:“虏多且近,即有急,奈何?”广曰:“彼虏以我为走,今皆解鞍以示不走,用坚其意。”于是胡骑遂不敢击。有白马将出护其兵,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,而复还至其骑中,解鞍,令士皆纵马卧。是时会暮,胡兵终怪之,不敢击。
第7题 解释文中划横线字词的含义。
生:__________
陈:__________
所:__________
会:__________
怪:__________
参考答案:生:活;
陈:通“阵”,布阵。
所:许,左右。
会:恰逢,正赶上。
怪:认为……奇怪。
第8题 这个语段记叙的是哪一次战役?先写中贵人走广,对于突出李广的性格特征有何用?
参考答案:上郡之战。
“先写中贵人大败走广,这是铺垫,后文在铺垫的基础上对比,在对比中用反面衬托来突出李广机智勇敢、善于骑射的个性特点。
第9题 这个语段主要表现李广怎样的性格特点?
参考答案:主要表现了李广善骑射、临危不惧、沉着镇定、胆识过人、指挥若定的性格特征。
阅读柳宗元《种树郭橐驼传》中的一段文字,然后回答下面试题。
他植者则不然:根拳而土易;其培之也,若不过焉则不及。苟有能反是者,则又爱之太殷,
忧之太勤,旦视而暮抚,已去而复顾。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,摇其本以观其疏密,而木之性曰以离矣。虽曰爱之,其实害之;虽曰忧之,其实仇之。故不我若也。
第1题 翻译文中划横线字。
爪:________
离:________
参考答案:爪:用指甲抓破。离:被破坏。
第2题 “他植者”种树违天害理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?为什么说“他植者”“虽曰爱之,其实害之”?
参考答案:“他植者”种树“违天害理”表现在:一是“根拳而土易,其培之也,若不过焉则不及”;二是“爱之太殷,忧之太勤”。“他植者”种树时“爱之太殷,忧之太勤”实际上是对树木的一种伤害,因为过分担心而抓破树皮、摇动树根对树木的成活非常不利。
第3题 联系本文主旨,“他植者”的种种行为说明了什么问题?
参考答案:以“他植者”的错误行为,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打着爱民、忧民或恤民的幌子督导百姓,政乱令烦,只能使人民更加困苦。
阅读韩愈《张中丞传后叙》中的一段文字,然后回答下面试题。
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,城之陷,自远所分始。以此诟远,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。人之将死,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;引绳而绝之,其绝必有处。观者见其然,从而尤之,其亦不达于理矣。
第4题 解释文中划横线加点字的含义。
诟:_________
尤:_________
参考答案:诟:辱骂。尤:归罪,怪罪。
第5题 这段文字所驳斥的谬论是什么?用的是什么驳论方法和论证方法?
参考答案:谬论是“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,城之陷,自远所分始。”驳论方法是驳斥论据。论证方法是类比论证。
第6题 概括文中的论据,说明其属于什么论据。
参考答案:这里运用了两个比喻论据:一是引绳而绝必有处,二是人之将死其脏腑必先受病。这两个论据都是日常事理论据。
阅读孟子《寡人之于国也》中的一段文字,然后回答下面试题。
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,涂有饿莩而不知发;人死,则曰:“非我也,岁也”。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,曰:“非我也,兵也?”王无罪岁,斯天下之民至焉。
第7题 解释文中划横线字的含义。
检:________
涂:________
发:________
罪:________
参考答案:检:约束、制止。涂:通“途”,道路。发:开仓放粮。罪:归罪。
第8题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什么道理?
参考答案:实行王道首先要端正态度,从自身找原因,不要推卸责任.寻找客观原因。
第9题 分析这段话的论证方法。分析其中的比喻句,说明其比喻意义。
参考答案:类比论证。“刺人而杀之”,很明显,责任在人。把杀人的责任推给兵器,是极其荒谬的.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。那么,治国不善致人饿死,责任也在人,而不能把责任推给“岁”。喻体:刺人而杀之,日:“非我也,兵也”;本体:人死,则日:“非我也,岁也”。其比喻意义在于指出治国不善致使百姓饿死,责任在人,不能把责任推给年景不好。
阅读李清照《声声慢》(寻寻觅觅),然后回答试题。
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。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、晚来风急!雁过也,正伤心,却是旧时相识。满地黄花堆积,憔悴损,如今有谁堪摘!守着窗儿,独自怎生得黑!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、点点滴滴。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!
第1题 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?
参考答案:这首词通过描写作者晚年国破家亡、漂泊南方、孤苦无依的生活状况,表现了其内心深处的哀愁与绝望。
第2题 词中九组叠字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?
参考答案:这首词充分地利用了九组叠字,使之在声音节奏和情节气氛各方面都与内容密切配合,真切地描绘出词人愁苦敏感的内心世界。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”七组叠字直接描述词人内心的感受:她若有所思、若有所待,而又终无所得,有的只有凄惨和忧愁。而“点点滴滴”虽然是对“梧桐细雨”的客观描绘,但写的仍然是词人心灵的感受,写尽了词人在黄昏时节的梧桐细雨中如怨如慕、如泣如诉的天涯沦落之悲。这九组叠字,不见前人首刨,亦不见后人有成功的模仿,妙手偶得,别开生面,自然生动。
第3题 这首词是怎样表达词人感情的?
参考答案:这首词以写愁绪贯串始终,运用铺叙的手法,通一过一系列景象与事物的描写刻画,反复渲染,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,从而揭示了词人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。词中首先以七组叠字直接表述内心的感受,奠定了全文哀戚清冷:的抒情基调,后写早晨起来后的冷清,即使喝酒也难以消除。而看见南飞的鸿雁,更是勾起了自己由北方漂泊到南方的伤心往事。黄花凋零,正是时光飞逝,容光憔悴的写照,独自一人听梧桐细雨,更觉百无聊赖,凄冷倍增。最后以“愁”字。收束全篇,将全篇的愁积累到顶峰,难以忍受,又无从宣泄,照应开头,是直接抒情。
阅读《谏逐客书》中的一段文字,然后回答试题。
臣闻地广者粟多,国大者人众,兵强则士勇。是以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;王者不却众庶,故能明其德。是以地无四方,民无异国,四时充美,鬼神降福,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。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,却宾客以业诸侯,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,裹足不入秦。此所谓“藉寇兵而赍盗粮”者也。
第4题 解释文中划横线字的含义。
明:___________
业:___________
藉:___________
赍:___________
参考答案:明:显示。业:使……建立功业。藉:借,借给。赍:赠与。
第5题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?概括这段文字的论证方法。
参考答案:本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驱逐客卿是损伤自己资助敌国的错误做法。对比论证、类比论证。
第6题 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?有何作用?
参考答案:排比、对偶。增强了论证的气势,以及语言的对称、美和节奏美。
阅读苏轼《水调歌头》(明月几时有),然后回答试题。
丙辰中秋,欢饮达旦,大醉,作此篇兼怀子由。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?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!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第7题 “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“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?
参考答案:表现了词人苏轼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,既想超然物外,登临仙境,又担心“高处不胜寒”,难以割舍现实生活。(只答“出世与人世的矛盾”亦可)
第8题 作者最后的选择表明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?
参考答案:执著现实,热爱生活。
第9题 这首词中蕴涵的人生哲理是什么?
参考答案:这首词上片谈出世与人世的矛盾,结论是人间虽有烦恼,但也胜过天上的孤寂,表现出作者对人间生活的挚爱之情;下片谈对悲欢离合的看法,以自然之理比喻人生之理,指出人生不可能完美无缺,应该以达观的态度来看待人生,才能解脱内心的烦恼,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。
上一条 : 2018年山东成人高考历年真题
下一条 : 2018年山东成人高考专升本《高数》必背资料